風險偏好和風險限額是什么?
風險偏好:其實就是企業(yè)、銀行和個人對待風險的態(tài)度,不同的企業(yè)、銀行和個人對待風險的態(tài)度存在著千差萬別。風險偏好對企業(yè)、銀行和個人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到銀行而言,風險偏好對銀行的經營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銀行經營主體對的風險的態(tài)度可將風險偏好分為風險愛好型、風險中性型和風險厭惡型。從銀行經營廣義上來說,風險偏好是銀行在實現其經營目標過程中愿意接受的風險程度。
風險限額:直觀的講風險限額就是銀行在對客戶風險和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確定的銀行能夠和愿意承擔的風險總量,同時這也是客戶在一定期間內對銀行授信的最高承受能力。
以上可以看出,風險偏好更多的是在宏觀方面反映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對風險的總體態(tài)度。而風險限額則可能更多的是在具體的微觀方面反映銀行對某個企業(yè)、某個地區(qū)的風險態(tài)度,并設定了風險最高承受限額。
在風險偏好管理方面,按照銀行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在經營中應當制定書面的風險偏好,做到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并重。風險偏好的設定應當與戰(zhàn)略目標、經營計劃、資本規(guī)劃、績效考評和薪酬機制銜接,在內部傳達并執(zhí)行。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要每年對風險偏好至少進行一次評估。
在風險限額管理方面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需制定風險限額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風險限額設定、限額調整、超限額報告和處理制度。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要根據風險偏好,按照客戶、行業(yè)、區(qū)域、產品等維度設定風險限額。風險限額應當綜合考慮資本、風險集中度、流動性、交易目的等。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應當對風險限額進行監(jiān)控,并向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報送風險限額使用情況。在風險限額臨近監(jiān)管指標限額時,銀行要啟動相應的糾正措施和報告程序,采取必要的風險分散措施,并向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機構報告。
不論是風險偏好管理還是風險限額管理都是銀行全面風險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
風險偏好的三種類型及特征:
根據個體的特點、背景和偏好不同,可以將風險偏好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高風險偏好型:高風險偏好型人群通常趨向于追求高回報,愿意承擔高風險來獲得更大的利潤或收益。這類人經常會投資于高風險、高回報、高波動的投資品種,如股票、期貨等。
低風險偏好型:低風險偏好型人群通常具有保守和謹慎的性格,不愿意承擔較高的風險,更注重安全和穩(wěn)定性。這類人更喜歡選擇固定收益、低風險、流動性好的投資產品,如儲蓄、債券等。
中等風險偏好型:中等風險偏好型人群通常對風險持平衡態(tài)度,既注重收益也會考慮風險。這類人通常會通過分散投資、資產組合的方式來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如同時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等產品。
標簽: